信息学院组织南昌、井冈山红色之旅

发布时间:2010-10-14 
访红色圣地 感领袖风范 扬革命精神
         ——信息学院组织南昌、井冈山红色之旅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之际,为缅怀革命先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0年7月25日,信息学院党委组织部分党员及青年骨干教师群众共22人,在党委书记朱建艺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红色之旅”主题党员活动。
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是南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八一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在南昌的行程中,我们先后领略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古代南昌的镇城之宝绳金塔的风采,还乘车远观了建于1979年1月8日的八一起义纪念塔、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八一大桥。半天的南昌之行结束后,我们便向此次红色之旅的目的地井冈山出发。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点燃了中国武装运动的星星之火。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刚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大家就感受到老区人民的朴实与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在井冈山的两天里,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大井毛泽东、彭德怀同志旧居、小井红军医院、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瞻仰北山烈士陵园、碑林、雕塑园、井冈山革命纪念碑,还游览了笔架山龙潭瀑布群。站在海拔1434米的黄洋界哨口,远望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是郁郁葱葱的翠竹。虽然历史已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但我们在当年的哨口工事和留存的迫击炮上,还能依稀看见当年红军在此浴血奋战的情景。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让我们感受到当年井冈山斗争的艰辛、反动部队对我军民血腥的屠杀、我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以及我党对取得革命胜利的决心。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中,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烈士留下的遗物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和共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是一部用烈士鲜血写成的历史,是一部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智慧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历史。
7月27日晚的座谈会上,很多老师都发表感言。电子工程系李锋老师是44年后重上井冈山,重温之旅让他感受到过去之艰苦与现在的天壤之别。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童立青老师认为,革命的胜利既需要伟大的理论奠基又需要精神支撑,坚持坚定的信念非常重要。光科学与工程系张荣君老师也是第二次上井冈山,感到变化非常大。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团结作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信科学与工程系朱宇老师作为青年骨干教师,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争取比他们做得更好。微电子研究院胡光喜老师认为这次重走红军路非常有意义,我们在重温革命历史的同时,应学习毛泽东具有战略眼光,工作中大处做事,小处着手。微电子研究院陈国平老师、光科学与工程系刘建华老师、人才工程(二期)队员徐凯亮老师也纷纷发言,并表示此次红色之旅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举行了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党史知识竞赛。自由组成的三个小组,在比赛中积极踊跃,气氛热烈。由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党员和电子工程系党员组成的第一小组最后胜出。党委书记朱建艺为获得第一名的小组颁发了奖状。朱老师感言,同样是第二次上井冈山,感触很深,简单概括为三个变化与三个不变。三个变化: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基础设施和交通更加便利;整个城市的规划发展加快;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和井冈山的商业市场得到很大提升。三个不变:虽然井冈山斗争革命到今天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地的老百姓一直在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对坚持进步的党员的凝聚力、吸引力至今未变。
虽然五天红色之旅很快结束,但教育意义深远。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地把握现在大家认为井冈山之行让我们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鲜为人知的革命事迹,实物实景给我们展现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一幕一幕,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大家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感珍惜。尽管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必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高尚师德,为信息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