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昉副校长应邀为2010级微电子本科生上课,力促《半导体物理》课程精品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2-06-15 
 
陆昉副校长应邀为2010级微电子本科生上课
力促《半导体物理》课程精品化建设
 
6月13日下午一点半,张江Z2203教室,微电子2010级本科生正聚精会神的聆听着题为“量子霍尔效应介绍”的演讲。这不是一场讲座,而是2010级微电子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半导体物理》的一节课,主讲人是复旦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陆昉教授。陆副校长非常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不仅在管理上推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而且在实践上他还身体力行从2000年开始连续为物理系学生开设《半导体物理》课程。
 
《半导体物理》课程在微电子专业中更侧重实用性,但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微电子科学的研究对象已经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因此必须考虑很多半导体基础物理方面特别是量子力学方面的特性,所以我们拟邀请物理学专业的陆昉教授为微电子的学生介绍部分基础物理方面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该课程在物理学专业中非常侧重基础物理方面的知识,学生缺少对这些知识具体应用的了解,为此微电子的教师将为物理学的学生介绍半导体物理在晶体管等器件方面的应用。基于此,微电子专业《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团队与物理系《半导体物理》课程主讲陆昉教授从2010年冬季开始反复讨论后,一致同意组建跨院系校级课程教学团队,由陆昉教授任总负责人,蒋玉龙教授负责微电子方向的相关事务。2012年春季2010级微电子本科的《半导体物理》课程一班由蒋玉龙教授开设,陆昉教授受邀为学生介绍了量子霍尔效应,学生反响很好。一句话,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理、工科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开放的知识体系。
 
已故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院士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之一。1956年秋,为了实现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北大、复旦、南大、厦大、吉大等5所大学的物理系部分师生汇集于北大,共同创办半导体物理专门化。黄昆任教研组主任,谢希德任副主任。谢希德和黄昆合著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半导体物理学》,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在当时国际上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性著作,为中国及时培养一大批半导体科技骨干人才做出了贡献。此后国内的《半导体物理学》教材也大多以此为蓝本。自1956年谢希德院士在复旦创立半导体物理专业以来,我校为本科生就一直开设本课程。复旦大学《半导体物理》课程团队将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复旦品牌的高品质课程。
 
《半导体物理》2008年入选校级精品课程,是2008年度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目前已入选2012年度上海市精品课程。陆昉副校长大力支持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课程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下一步拟参与上海市跨校联盟共享系统课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面,持续促进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半导体物理》课程团队由物理学系陆昉教授、微电子学系蒋玉龙、茹国平、屈新萍和刘冉教授组成,陆昉教授总负责,蒋玉龙教授负责具体协调和落实相关建设工作,由信息学院教务办公室负责具体操作。
 
                                                                                                                                                 (蒋玉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