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时刻待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教职工勇挑重担守护校园

发布时间:2022-04-22 

       近期,上海的抗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旦校园先后实施准封闭和严格封控管理,当前,同学们足不出户,一切工作都依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完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留守在邯郸校区和江湾校区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包括核酸采样秩序引导、物资搬运、封控区送餐等九大志愿服务项目。
       当前,迟楠院长带领赵海斌副院长、陈晓光老师、柳钮滔老师、张皓文老师、邓亮亮博士后等人坚守在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王勇老师、王峰老师、杨晓森老师、黄奇伟老师、汪言虎老师等人坚守在邯郸校区;南区学生生活园区、北区学生生活园区、江湾学生生活园区则分别由党委副书记陈睿、副院长王益新和研工组长高丽梅驻守。此外,还有一批学生志愿者、辅导员们始终冲在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添砖助力。

迟楠院长参与食堂分餐、楼内帮学生取物资等志愿服务工作

       院长迟楠是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的楼长。二号交叉学科楼除信息学院外,还有计算机学院、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以及一部分楼内物业部门,作为楼长,迟楠老师需要负责这四个部门的情况通知与反馈,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副院长赵海斌参与食堂分餐等志愿服务工作

       副院长赵海斌需要处理实验室的一些突发状况,比如上液氮,或者抽水泵漏水,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对接。因为要处理很多意外的状况,凌晨两点才能睡下或者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几乎已成常态。 


张皓文老师参与核酸检测,食堂分餐,为全校区转运三餐、楼内帮学生取物资等志愿服务工作

       院部的张皓文老师,是二号交叉学科楼二楼的“层长”,同时负责校园封闭期间学院院部的所有事务工作,还要帮助师生处理在楼里的一些事情,比如开机、协助远程控制,给鱼换水、喂小白鼠、处理一些小动物尸体等等,特别是做核酸检测志愿者,最长的一次连续站了8个小时。
       天气逐渐炎热,志愿者很多时候需要穿上“大白”防护服工作,经常满头大汗。二号交叉学科楼没有淋浴间,大家只能在厕所用热水简单洗漱一下,起初,楼内只有一瓶洗发水,大家轮流共同使用了两个星期,直到后来有了购买渠道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高丽梅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一起为江湾的171位同学分发校区转运至生活园区的物资

       高丽梅老师从3月13日校园准封闭管理时就留在江湾校区办公室值班。3月31日起驻守在江湾学生生活园区,由于准备匆忙,衣物用品都没带,全靠同学们“救济”。每天起早贪黑,负责处理学生的各种事情,在园区1号楼内一直坚持到现在。


副书记陈睿在南区生活园区参与送餐志愿服务,正值上海暴雨,16人的志愿团队准时送达了5000多人的晚餐

       党委副书记陈睿从3月13日校园准封闭管理时就留在邯郸校区办公室值班,4月3日根据学校的安排被转运至南区学生生活园区。王益新4月5日进驻北区学生生活园区。他们与学生同吃住,负责各类事务。
       学工组长杨晓森,家里有刚刚3岁的孩子,但自从校园开始准封闭管理后,她就及时安排好家中事情,赶到校园隔离做准备,直到目前,她还一直在邯郸校区忙碌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2019级信息1班辅导员李小康则在抗疫之余,学以致用,开发了一项小程序,大大提高了核酸核查的效率和精度。
在特殊时期,信息学院的师生们展现出极高的主动性与责任感,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柳钮滔老师参与食堂分餐,为全校区转运三餐、楼内帮学生取物资等志愿服务工作
 
王勇老师、黄奇伟老师等在邯郸校区协助搬运、发放物资
 
留守在二号交叉学科楼的部分老师


在二号交叉学科楼发放防疫物资
 
志愿者们在搬运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