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2016年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01-15 
分析现状  集思广益  寻找对策  制定目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2016年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2016112日下午在物理楼138会议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2016年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金亚秋,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党委书记汪源源,副院长刘冉、胡波、石艺尉、张荣君,副书记屈新萍,各系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骨干等37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张荣君主持。
 
分析现状    提出思路    院长郑立荣介绍学院学科现状、国际评估标准,并对第四轮学科评估征求意见;副院长胡波通报本科生培养情况,并对本科教育提出工作设想;副院长石艺尉通报研究生培养情况,并提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副院长刘冉介绍学院科研现状,并分析学院科研工作的制约因素;副书记屈新萍通报引进人才情况,通过分析学院人员结构,提出在大力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的同时重点培养现有青年优秀人才。
 
院士建议    高瞻远瞩   金亚秋院士提出学院人才队伍发展的目标要结合优秀青年教师个人的意愿,“场上队员”和“板凳队员”的布局要深入考量。国家级科研奖项,包括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是学院的软肋,而这些奖项需要 10-15年时间的积累。学科平台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和经费,建议对每位青年教师逐一个别谈话,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培养结合起来,学院要重视每位青年教师的年度总结报告,跟踪考察,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干福熹院士认为学院每年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的形式非常好。根据本人在复旦大学十多年交叉学科的研究经验,建议学院结合国家“十三五”计划,寻求契合国家需求的学科交叉项目。每项大的课题研究,都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学院要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力量。他同时建议学院老师在关注论文发表数量的同时,要注重个人的学术著作。
 
集思广益  寻找对策    徐雷教授作了书面发言,他建议:学院凝练出2-3个主攻学科,基本架构由首席科学家和团队PI组成。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也可落实到主攻学科上。以5年为一个发展期,使学院主攻学科能够在全国名列前茅;成立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改革院长奖。降低院长奖数量,多奖励真正为学院做出贡献的老师;制定更为严格的年度考核制度。根据学科建设发展有重点地考核;严格考核学院领导班子;在本科教学方面,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平行专业培养分流,将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并在发展现有教学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实验中心。王松有教授建议:学院科学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要做实做好,规范运行。学院岗位设置和聘任,也要考虑人员平台的属性,通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各中心的评估和考核做好充分准备。郑立荣院长认为:如果学院能有7-8个大的科研团队,每个团队能抓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学院的发展就会壮大。平台的建设不在乎人数的多少,而是质量优先。汪源源书记提出:每年平台(中心)的人员年终绩效可以打包下达到负责人手中,由平台(中心)根据所属人员本年度的工作业绩进行分配。刘克富教授提出:学院应鼓励大家申报平台,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刘木清教授认为: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建议学院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目前实行的平台层面的绩效考核存在一定的困难;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教学评估也面临问题。胡波副院长建议:将电气自动化专业以特色学科来进行教学评估。陆明教授提出:要努力申请建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李翔教授建议:学院对延期博士生给予配套支持,在博士生存量固定基础上激活博士生的科研热情,保证科研质量。智慧网络与系统研究中心的实体化运作处于落实阶段,一年试行期的效果评估将在近期出台。希望学院能逐步解决和改善每年在研讨会上提出的有关平台和团队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王斌教授认为:需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延长工程硕士培养年限。支持科学硕士转博士。
 
总结讲话    制定目标  党委书记汪源源最后总结:学院的学科发展非常重要,新的学科规划迫在眉睫。学院骨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各位系主任可召开会议在系的层面上再深入讨论相应的学科发展问题,学院领导班子也将深入研究大家的建议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与措施;学院发展要以人为本,在一如既往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对学院现有的人才制定具体发展或培养计划,包括申请人才项目的计划、申请大项目的计划、申请科研奖励的计划等;抓好抓实各平台(中心)的建设。三个教育部或上海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要着力发展好,学院设立的平台(中心)要向省部级努力,各系要全力配合好平台(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