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老中青教师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9-09-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9月10日下午,“立德树人 与祖国同向同行——信息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老中青教师座谈会”在物理楼537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副校长徐雷、学院党委书记闫华以及学院教师代表、党政班子成员、退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五十余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委员王松有教授主持。

      参加座谈会的既有与共和国同龄的70岁老教授、60岁有杰出贡献的老教授,也有发挥中坚作用的中年教师代表,还有近两年入职的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气氛热烈,老教授们分享在共和国成长过程中的从求学到为师的心路历程,回顾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方林虎教授现退休前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目前担任老教授退休教师协会会长,还在岗位上积极发挥着重要作用。谈及自1956年来复旦求学,见证复旦大学从条件艰苦发展至今,他始终为复旦的改革发展感到骄傲。

      中国科学院金亚秋院士是信息学院成立后评上的首位中科院院士。他回忆了建国七十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变,从贫穷落后到如今的无人敢轻视。他认为,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始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信息学院建院后的首任院长陈良尧教授不仅创建了上海第一个互联网——上海科技网,还研制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几代椭偏光谱仪,上海科技网至今还在上海的一些高校和科学院系统中使用。他对复旦早期的艰苦环境记忆犹新,对复旦的优秀传统深有感悟。直到现在,陈教授还时刻关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始终奋战在科研前线,希望能够创造更多的成果。

      现任学校纪委副书记的汪源源教授曾经是信息学院党委书记,也是复旦培养出的一位优秀的中青年教授。他认为,信息学院的一个传统就是尊师重教,“我们的老师永远是我们的老师”。而对于青年教师,作为前辈也要大力培养和支持。对于学生,则要把学院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年逾八十的方祖祥教授称自己为“生在旧社会,长在新时代”,他说,是复旦优秀的学风培养了自己,党的教育对自己影响深远。方祖祥教授在7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心脏起搏器,而当年用这台心脏起搏器抢救的第一个病人,至今健在并且身体很好,已经成为全世界依靠起搏器存活时间最长的病人。后来他又研制出心脏除颤器等心脏医疗设备;至今,方老师还一直在心脏起搏器这个领域为国家做出突出的贡献。他希望有生之年再做一点贡献,能够救治更多的病人,作为向国家的汇报,也作为向学院的汇报,“这就是复旦人”。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王宗欣教授回忆当年在物理楼实验室工作的经历,还曾经在自己的实验室接待过美国记者斯诺。他认为,复旦人的实验能力很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较多,在环境艰苦的年代也做出了很多顶尖的成果。所以,在科研条件非常先进的新时代,应该做出更多优秀的成果服务国家。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教授聆听几位教授的发言深有感触。他说,复旦之所以成为复旦,这些优秀的老师所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就形成了复旦大学特有的风格。他讲述了他在复旦求学、出国、留校的经历,认为师长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徐雷老师总结复旦的传统为发自内心喜欢教书育人、始终保持学习、始终追求高品位这三点,他也指出,现在条件好了,老师的压力也大了,但复旦的传统一定要坚守,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复旦大学会变得更加美好。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蒋凤仙副教授是复旦通信领域第一位做光通信研究的女教授。她对自己从教经历进行总结,首先是认真工作,第二是对学生的家长负责,第三是对得起学生。短短三句话,凝聚了她数十年的心血与经验。

      共和国同龄人宋贤杰教授回忆了他年轻时主动申请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做知青的往事,经历过艰苦的磨炼,才有后来更加珍惜的学习经历。宋教授在复旦电光源系做了四十年,退休后,还在为上海市政工程的照明系统做贡献。他在退休后参与了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和宝山区炮台湿地公园的照明改造工程。今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他和一些老教授正在参加黄浦江42公里岸线景观照明评审定方案,重点是共庆森林公园段及吴淞国家森林公园岸线照明的技术攻关,不断发挥余热。

      原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姚佩玉副教授讲述了著名光源专家蔡祖泉教授对电光源专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信息学院建院以来的发展进步,也令她十分感慨和欣慰。

      微纳系统中心是信息学院比较新的一个系所,刘冉教授谈及他来到复旦微电子的初心,他感恩复旦对他的培养,并且在留学归来选择回到母校继续发挥力量。他说,信息学院在过去取得了很多杰出的科研成果,在新工科发展的今天,学院也在努力为老师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将这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通信系系主任王昕教授对老教授们始终坚持在一线的精神非常敬佩,自己受到他们的激励,更应保持更大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将复旦的精神传承下去。

      去年刚刚进入信息学院工作的海归教师解凤贤在发言中称非常幸运能够加入复旦信息学院的大家庭,前辈们的经历令她非常感动,已经感受到学校为青年人创造的种种条件以缓解他们的压力,作为青年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研究、教好学生。
      资深教授们的奋斗经历深深打动了在座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也激励着各位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闫华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参加座谈会的老中青教授们,听先辈讲述那么多的复旦故事,她非常感动.她认为是在座的各位前辈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才造就了今天的复旦。复旦的历史,也是共和国成长的写照。信息学院虽然建院历史只有短短20年,但从历史发展脉络来说,也是与复旦大学一起成长,与共和国同向同行。闫书记向老教授们汇报了信息学院搬迁江湾校区的进展,她说,明年复旦大学将开启世界顶尖大学建设的另一个新征程,希望信息学院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个中国梦,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成员,中国梦不仅仅依靠前辈们,更需要未来的年轻人共同的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传承复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