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光谷·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在武汉落下帷幕。本届赛事共有来自169所高校的858名指导教师、2783名参赛学生组成的970支队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由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研究生组成的FDU Laser队和院队两支队伍分别获得大赛一等奖和光谷赛道一等奖,指导教师沈超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复旦大学也获得“优秀组织单位”荣誉。
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于2018年发起成立,赛事前身是1996年发起的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年赛事单独设置为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专业赛,2018年正式独立成为创“芯”大赛。赛事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集成电路设计创意实践活动。赛事汇聚全国顶尖高校师生团队以及学业界各方资深嘉宾、评委,为参赛队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践机会与能力展示舞台。
大赛以高度专业化比赛程序及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作为支撑,为选手提供公平公正的参赛环境及良好的参赛体验。大赛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组织集成电路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成员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30余所领域内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业内相关组织。命题评审委员会成员来自相关高校和企业推荐的具有较高学术成就或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
本次大赛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及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生的顶级集成电路设计赛事,旨在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实际需求的深度结合,为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青年学子提供展示舞台。大赛评委由知名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及技术领袖组成,从设计创新性、技术难度、实际应用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创芯大赛初赛评审采用网络或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按照各赛道统一比例,共约160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为线下赛,于8月13日-1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决赛第一阶段为答题,包括基础题笔试及上机设计两部分,综合前56名的参赛队伍晋级第二阶段答辩环节,最终16支团队进入竞演环节。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信息学院的FUD Laser队(队长胡俊辉、队员贾浩林、关超文)的项目“高速蓝光氮化镓激光器设计与应用”获得全国一等奖,院队(队长顾振乾、队员孙奥龙、黄瓯涵)的项目“Advancements in Grating Design and Fabrication Techniques for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s”获得光谷赛道(企业命题)一等奖。两只队伍展显了其卓越的设计能力和出色的项目表现,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他们在芯片领域的深厚功底与创新实力。
“高速蓝光氮化镓激光器设计与应用”项目立足于信息学院6G光子学与泛光通信团队在先进半导体光电器件与集成芯片方面的研究基础,通过对蓝光半导体激光器尺寸微缩技术研究,结合多量子阱结构和脊状波导设计,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速蓝光半导体激光器。该激光器基于氮化镓(GaN)基激光二极管的优异性能,针对水下无线光通信的特定需求,实现了远距离、高速度的数据传输能力。团队在项目中深入研究了激光器的频率响应机理,优化了芯片设计,提升了调制带宽和传输速率,最终研制出了调制带宽不低于6GHz的蓝光分布式反馈激光器,支持20Gbp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Advancements in Grating Design and Fabrication Techniques for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s”项目团队针对云岭光电的赛题 “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光栅设计与工艺研究”,研究了DFB光栅的设计方法与制备技术,设计了DFB激光器来满足窄线宽光源的需求,通过对关键参数的设计和对FIB双束系统工艺的研究,实现了线宽小于10pm,边模抑制比优于20dB的蓝光DFB激光器,为可见光波段的相干通信、复杂调制技术提供了关键芯片支撑。
信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光电子芯片方面开展前沿研究,为水下无线光通信、星间光通信,新型光互连等重要应用提供关键芯片支撑。
获奖之后,团队六位同学表示:“非常感谢沈超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大赛主办方提供的机会,感谢队友的团结支持。这一奖项是对我们团队工作的认可,也是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风向标。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和优化蓝光半导体激光器技术,推动其在水下通信、海洋资源开发、6G应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通信技术贡献力量。”
Copyrights 2017 ©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dan University